No.00374 布施并求愿现世成国王

布施并求愿现世成国王

 
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22部《杂宝藏经》之(六十二)整理大意(上):

 

昔有一人穷困潦倒,为人劳作苦力,得干粮六升准备带回家里,养家糊口。

 

于路中见一僧人,执钵持锡,行求乞食。

 

贫人见僧人形貌端政威仪可敬,即生心念:今当布施供养!

 

尔时僧人知其心念,随逐贫人,至一水边。

 

贫人便语僧人:我今有少干粮,意欲相施,颇能食不?

 

僧人答言:唯得而已。

 

贫人即于水边,为其敷衣令僧人坐。拿出一升干粮,揉成一团,而以与之。

心中发愿:若此僧人,是持戒得道之人,使我现世得作一小国王。

僧人得到干粮而语贫人:何以极小?

 

贫人闻已,复和一升,又作一团,复以与之。

心中发愿:若此僧人,是持戒得道之人,使我现世得作二小国王。

僧人得到干粮复语贫人:何以极小?

 

贫人闻已,复和二升,又作一团,复以与之。

心中发愿:若此僧人,是持戒得道之人,使我现世得作四小国王。

僧人得到干粮复语贫人:何以极小?

 

贫人闻已,余有二升,尽和作团,以与僧人。

心中发愿:若此僧人,是持戒得道之人,使我得作波罗奈国王,领四小国,获见谛道。

僧人得已,犹故嫌小。

 

贫人白言:唯愿且食!若不足者,当脱衣裳,贸取饮食,共相供给。

 

僧人即食,唯尽一升,余还归主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22部《杂宝藏经》之(六十二)整理大意(下):

 

尔时,贫人问言:尊者先嫌饭团极小?如今云何食不令尽?

 

僧人答言:

你最初给我一个饭团时,愿求作一小国王。是以我言:何以极小?

当你给我第二个饭团时,愿求作二小国王。是以我言:何以极小?

当你给我第三个饭团时,愿求作四小国王。是以我言:何以极小?

当你给我第四个饭团时,求作波罗奈国王,领四小国,乃获道果。

是以我言:何以极小?

实则不以饭团不足而嫌少小,而谓汝所求心愿少小!

 

尔时贫人自生疑念:使我现世成大国王,统领四小国,此事实则不小啊!

又复思惟:能知我心,必是圣人,是大福田,定然不会骗我。

 

僧人知已,即掷其钵,着虚空中,随后飞去,为现种种神通变化。

语贫人言:莫有疑虑!即隐身去。

 

时此贫人向波罗奈城,于道路中,见一辅相。

辅相视其形相,而语之言:汝是某甲子耶?答言:我是。

辅相问言:何以衣衫褴褛如此潦倒?

答言:居家丧尽,是以困苦,褴褛如此。

 

辅相即启波罗奈王:王之所亲某甲之子,今在门外,极为穷悴。

王寻有敕,令使将前,问其委曲,知是所亲。王即告言:好亲近我,慎莫远离。

却后七日,王病命终。

诸臣谋言:王无继嗣,唯此穷子,是王所亲,宜共推举作波罗奈王,统领四国。

 

贫人成大国王后,忘乎所以,暴虐为政,造作众恶。

 

尔时先前僧人,于虚空中,当王殿前,结加趺坐而语之言:汝昔发愿求得见谛。今日云何乃造众恶?又复为王种种说法。

 

王闻法已,悔先作恶,惭愧改过,精专行道得须陀洹(声闻四果之初果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