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.00383 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

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

 
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22部《杂宝藏经》之(三十五)整理:

 

一时,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。

 

尔时诸比丘等,用佛语者,皆得涅槃天人之道;用提婆达多语者,悉堕地狱,受大苦恼。

 

佛言:非但今日奉我教者,得大利益;用提婆达多语,获于大苦。往昔亦尔。

 

过去之世,有二贾客,各带五百商人,到旷野中。

 

时有夜叉饿鬼,化作少年,着好衣服,头戴花鬘,弹琴而行,语贾客言:载那么多水草不累么?前面有好水草,跟我前去,当示汝道。何必负载水草前行?

 

一贾客主,听信饿鬼之言,便弃所载水草,带着五百商人,轻装前行。

 

另贾客主,不信饿鬼之言,语诸商人:我等今者,不见水草,慎莫掷弃。

 

尔时,弃水草者,渴旱死尽;不弃之者,达到所在。

 

佛告诸比丘等:尔时不弃水草者,今我身是;弃水草者,提婆达多是也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22部《杂宝藏经》之(十二)整理:

 

一时,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。

 

诸比丘白佛言:世尊!依止提婆达多,常得苦恼;依止如来世尊者,现得安乐,后生善处,得解脱道。

 

佛告诸比丘言:非但今日。

乃往过去时,有二猕猴,各有五百眷属。

值迦尸王子,游猎围将欲至。

一善猕猴,语一恶猕猴言:我等今渡此河,可得免难。

恶猕猴言:我不能渡。

善猕猴语诸猕猴言:毗多罗树枝杆极长,即挽树枝,渡其五百眷属。

恶猕猴及其五百眷属,以不渡故,即为王子之所获得。

 

佛告诸比丘言:

尔时善猕猴者,我身是也;尔时恶猕猴者,提婆达多是。

所将眷属,尔时苦恼,今依止者,亦复如是。

尔时依止我者,长夜受乐,现得名称供养,将来得人天解脱。

尔时依止提婆达多者,长夜受苦,现身得恶名称,人不供养,将来堕三恶道。

是故诸比丘。应当远离恶知识!亲近善知识!

善知识者,长夜与人安隐快乐。

恶知识者,能烧燋然,今世后世,众苦集聚。

以是之故,应当亲近善知识、远离恶知识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61部《杂譬喻经》之(二)整理:

世间有二知识,何谓二知识?

一者恶知识、二者善知识。

恶知识:与之从事,令人得大罪。

善知识:与之从事,令人得大福。

 

 
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9部《六度集经》之六十九(调达教人为恶经)整理:

昔有菩萨,位为天王,宣佛奥典,开化众生,令离三塗众苦之原(三塗:地狱、饿鬼、畜生)。天魔,教人为恶,令众邪见(无有殃祸之报)。最终,恶盛祸成,生入太山地狱。

佛告比丘:尔时,教人行善天王者,吾身是也。导人为恶之天魔者,调达(亦译:提婆达多)是也。夫人为恶,死入三塗。三塗执善,靡不升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