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.00408 燃灯佛与贤劫千佛

燃灯佛与贤劫千佛

 

燃灯佛往昔行菩萨道时,曾有一世为转轮圣王,千子具足。

尔时千子,即此贤劫千佛。

 
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402部《现在贤劫千佛名经》记载:

现在贤劫中,我们所在的世界,会有1000尊佛陆续出世传法。

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的第4尊佛……

第1尊佛为拘留孙佛、第2尊佛为拘那含牟尼佛、第3尊佛为迦葉佛……

第5尊佛为弥勒佛……第1000尊佛为楼至佛。

 
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200部《佛说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》记载:

目前,弥勒菩萨,在欲界六天之(第四天)兜率天(亦译:兜率陀天)。

 
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201部《佛说弥勒下生经》、乾隆大藏经第202部《佛说弥勒来时经》、乾隆大藏经第204部《佛说观弥勒菩萨下生经》、乾隆大藏经第205部《佛说弥勒成佛经》、乾隆大藏经第539部《增壹阿含经》第44卷记载:人寿八万四千岁时,弥勒菩萨,下生人间,出家学道,于龙华树下成佛(即以出家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),名弥勒佛。

 

注:亦有不少经文记载为人寿八万岁时,弥勒菩萨下生人间成佛。

譬如乾隆大藏经第558部《佛说古来世时经》、乾隆大藏经第538部《中阿含经》第13卷所记载。

 

为什么是人寿八万四千岁时(或人寿八万岁时)呢?

在此娑婆世界中,存在增劫与减劫之分。

增劫中,人寿从10岁逐渐增至84000岁(亦有经文为80000岁或无量寿)。

减劫中,人寿从84000岁(亦有经文为80000岁或无量寿)逐渐减至10岁。

 

释迦牟尼佛住世时,人寿100岁,处于减劫中。

也就是说,我们目前的人寿,还会随着时间推移,继续减少。

直到人寿只有10岁后为止,然后开始进入增劫,人寿从10岁逐渐增加。

直到84000岁(亦有经文为80000岁或无量寿),再次进入减劫。

然后又是增劫,然后再是减劫……增劫与减劫交替往复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当来下生弥勒佛

 

根据经文可以确定的是,弥勒菩萨会在人寿八万四千岁时(或八万岁时),下生人间成弥勒佛。那么距今还有多少时间呢?

 

先来看佛经原文所记载的时间:

 
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429部《菩萨处胎经》第2卷(三世等品第五)记载:

佛(释迦牟尼佛)告弥勒:……弥勒当知,汝复受记五十六亿七千万岁,于此树王下成无上等正觉。我以右胁生,汝弥勒从顶生。如我寿百岁,弥勒寿八万四千岁。我国土土,汝国土金;我国土苦,汝国土乐。

 
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《贤愚因缘经》:

弥勒世尊,不久五十六亿七千万岁,来此成佛,当为汝等,广说妙法。汝于其中,随愿所求成三乘道,悉得解脱。

 
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680部《佛说处处经》

佛言:弥勒……当来下,余有五亿七千六十万岁。

 

一个是56.7亿年、一个是5.706亿年。

不同经文数字为何会相差近10倍之多?经查发现,是单位不同所导致的问题。

现代社会的亿=万万,中国古时的亿=千万。

换句话说,56.7亿年(亿=千万),可换算为5.67亿年(亿=万万)

 

经过单位换算,一个是5.67亿年、一个是5.706亿年,这两者之间的误差,笔者无法解释。不过就以上经文所记载来看,大致的范围或在5.67亿年至5.76亿年之间的某个时间点。

 

为什么这么说?弥勒菩萨目前所在的兜率天(亦译:兜率陀天)的寿长为4000岁,一岁12个月,一个月30个日夜。兜率天(亦译:兜率陀天)的一日一夜,相当于人间400年。

 

这样算来,如果弥勒菩萨活足4000岁寿长的话,那么相当于人间的时长为:

4000*12*30*400=5.76亿年

 

反过来说,如果5.67亿年是正确的数字,那么3937.5*12*30*400=5.67亿年,也就是说弥勒菩萨在兜率天(亦译:兜率陀天)4000岁寿尽之前,就下生人间成佛了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燃灯佛与贤劫千佛

 
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部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第571卷(整理)上:

 

释迦牟尼佛告最胜:天王当知!

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数大劫,有佛名号功德宝王,十号圆满,国名宝严,劫名善观。

彼佛世尊声闻弟子一万二仟那庾多数,菩萨弟子六十二亿。

时人极寿三十六亿那庾多岁,无复中夭。

……

有城名为无垢庄严……

有转轮王名为治世,七宝具足王四大洲,已曾供养无量诸佛,于诸佛所深植善根,大菩提心得不退转,内宫眷属七十仟人,形貌端严,承事宝女咸发无上正等觉心。

彼转轮王具有仟子,大力勇健能摧怨敌,具二十八大丈夫相,亦发无上正等觉心……

 

尔时,功德宝王如来,与诸声闻及菩萨众,复与无量天、龙、药叉、健达缚、阿素洛、揭路荼、紧捺洛、莫呼洛伽、人非人等,前后围绕将入无垢庄严大城。

时彼轮王七宝导从,与其仟子、内宫眷属,出城奉迎礼敬请入,施设种种微妙供养。

尔时,世尊及诸眷属受供养已欲还本处。治世轮王与七宝等,出城奉送寻即还宫。

……

时,转轮王忽自叹曰:人身无常,富贵如梦,诸根不缺正信尚难,况值如来得闻妙法,不为希有如优昙华!

 

时,彼仟子知其父王恋仰世尊乐闻正法,即为营造牛头栴檀广大妙台七宝严饰,其檀一两值赡部洲。此台南北长十三踰缮那,东西复广十踰缮那,众宝庄严四角大柱,于其台下有仟宝轮。成已共持奉献其父。

 

时,王受已而赞之言:善哉!善哉!快知我意欲诣佛所听受正法。

 

仟子尔时复于台内造师子座安处父王,令诸宫人前后围绕。其台周匝垂妙金铃,悬缯、幡盖,覆七宝网,复散种种珍异香华,烧无价香,香泥涂饰。

 

时,王仟子各捧一轮,犹若鹅王腾空诣佛,安详置地往如来所,到已顶礼世尊双足,右绕七匝退立一面。时,彼轮王、内宫眷属从宝台下,王去宝冠,及内眷属皆脱宝履,前诣佛所顶礼双足,右绕七匝退坐一面。

……

尔时,功德宝王如来告治世言:大王!今者为闻正法来至此耶?

时,转轮王即从座起,整理裳服白言:世尊!何等名为所闻正法?

 

佛赞王曰:善哉!善哉!汝今乃能为天、人众得利乐故闻深正法。谛听!谛听!善思念之,当为大王分别解说。

治世白佛:唯然!愿闻!

 

 

 

燃灯佛与贤劫千佛

 

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部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第571卷(整理)下:

 

尔时,世尊告彼王曰:大王当知!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,所达一切平等法性名为正法,谓四念住、四正断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觉支、八圣道支、空、无相、无愿等,所达一切平等法性名为正法。

 

尔时,治世复白佛言:世尊!云何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,于大乘中恒得胜进而不退堕?

 

佛告治世:大王当知,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,因正信力而得胜进。何者正信?谓知诸法不生不灭,本性寂静,常能亲近正行之人,不应作法终不造作,心离散乱听受正法,不见彼说、不见我听,勤修正行疾得神通,有所堪能化有情类,而终不见我有神通,能化有情,彼受我化。何以故?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,都不见我、不见有情,二处平等则得胜进而不退堕。大王当知,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,摄护诸根不令取着,于资生具起无常想,知法寂静命如假借。大王当知,如是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,于大乘中心不放逸。大王当知,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,于其梦中尚不忘失菩提之心,化诸有情令修佛道,持诸善根施有情类,回向无上正等菩提,见佛神力欢喜赞叹。大王当知,如是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,速成无上正等菩提。是故,大王,当勤精进,处尊贵位莫生放逸。若菩萨摩诃萨欲求法者勿着五欲。何以故?一切异生于欲无厌,得圣智者则能舍之。人身无常,寿量短促。大王今者应善了知,厌离世间求出世道。大王,应以供养如来所获善根回向四事:一者、自在无尽;二者、正法无尽;三者、妙智无尽;四者、辩才无尽。此四回向与深般若波罗蜜多同皆无尽。大王当知,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,应凈修持身、语、意戒。何以故?为欲引发闻、思、修故。以方便力化诸有情,以般若力降伏众魔,成就愿力行不违言。

 

时,转轮王闻佛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,欢喜踊跃得未曾有,即取宝冠、自解璎珞,长跪擎捧供养如来,舍四大洲皆以奉佛,愿以此福常修梵行,学深般若波罗蜜多,以决定心为有情类趣向无上正等菩提。王宫女人闻佛说法,皆生欢喜发菩提心,各脱上衣、解宝璎珞,奉施功德宝王如来。王以宝台、师子座等,又奉上佛而求出家。

 

时彼如来赞治世曰:王能如是甚为善哉!今者所行不违昔愿,应勤修习布施、凈戒、安忍、精进、静虑、般若。过去诸佛修此法故,得成无上正等菩提,未来诸佛亦复如是。

 

尔时,治世复白佛言: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,与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异不异?

 

佛告治世:夫布施者若无般若波罗蜜多,但得施名非到彼岸,要由般若波罗蜜多乃得名为施到彼岸,凈戒、忍辱、精进、静虑、般若亦尔。何以故?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性平等故。……彼佛说此甚深法时,王便证得无生法忍。

 

释迦牟尼佛告最胜:天王当知!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,应如彼王勤求正法。时,彼轮王即燃灯佛,仟子即是贤劫仟佛。